这届倒江湖的太浮躁了
倒江湖和投机倒把是贬义词的存在,而现实社会里又无处不在。任何行业,有买卖的地方,就会存在。到今天可能人们会把有销售力、亲和力,会喝酒能来事儿,虽然可能啥都不懂的样子,但是投机取巧能力强,能打通各个“关节”的一部分人,亲切得称呼他们为“倒江湖”的。
有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J抱怨,今年双十一太难了,招人难,同行“倒江湖”的呢还在恶意哄抬人力价格,妄图让他们招不到人。不过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,朋友J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为啥这些同行要这么玩!
“倒江湖”的由来
其实宇宙万物,大到天体,小到尘埃,彼此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而这联系是需要某种媒介来完成的:比如原子、电子,比如空气、阳光、雷电……人世间的国际社会更是如此:州、国之间,省、市之间,社团、组织之间,企业、单位之间,邻里、家庭之间,人与人、人与物、人与自然之间……都是通过媒介来建立某种联系的。
上世纪80年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,尤其是在价格双轨制时代,一些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,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,被人们戏称为“倒爷”。
“倒江湖”的,其实说白了是属于一个“中间联系人”或者“中介人”的存在。
例如软件开发行业,倒江湖的人可能自己确实啥技术也不会,但是他确实有能力协调好各个方面的事物,把设计师、前端工程师、程序员等等人员事无巨细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“倒江湖”的今生
现在“倒江湖”的存在于各行各业中,最常见的像代为购买车票、医院的挂号大家也习惯称呼他们为“黄牛”。很多人现在亦会把其实啥技术也不会,但是能弄渠道、通关系、搞销售、通过价格竞争、打压对手、抹黑名声等操作扰乱市场的人,称为“倒江湖”的。
现如今“倒江湖”的也有很多行业都触碰的,有点像雅马哈的意思,多行业都搞,又都搞得蛮好。新生代“倒江湖”的啥行业都想沾一下,让很多倒江湖的老手没看明白的时候就被分了一杯羹。其实,从某个方面来讲这也算是个好现象。
曾经有人连公司都没成立,就能把某个项目中标下来,并且带着一群人把活儿还做得漂漂亮亮的,那简直是神人啦。现在呢,好歹大家还都注册成立公司,有模有样并且认认真真地在干实事了。
而像咱们在互联网行业中,“倒江湖”的就少吗? 非也!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。
90%的技术开发导向创业者似乎内心厌恶那些“倒江湖”的老板,但是现实就是这样,能忽悠是很大的能力,甚至可以掩盖技术力。
配图: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
例如做一个网站的项目,可能甲方客户并非是和乙方对接,而是和丙方、丁方对接,乙方只是负责和他的合作商与甲方之间传话。
而做一个项目中间人多不可怕,可怕的是中间人层级多而杂。那样,不但信息传递延时、有误,中间人不负责任的承诺多,产生的误会、误传、误导就多,致使企业不再相信中间人和资金方,资金方不再相信中间人和企业,这种信誉缺失和信心失衡会严重影响项目的成功率。作为中间人如果再不去思考这个本质的问题,必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前途和钱途,甚至会被踢出局!
其实处理中间人多的方法很简单,那就是减去所有中间环节,一手和一手对接(O2O),其他的中间人,各负其责各司其职,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与资源,在幕后促进推动项目就够了,利益分配,先期约定,照章行事便行了,没有必要去担心什么跳单 — 因为任何一个大型项目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接便能完成的!
一个粗浅的道理:只有单子做成了,中间人才能得到收益。单子做不成,画个再大的饼都充不了饥的!
当然了,客户其实不会在乎谁做这个项目,在乎的是要把这个项目完美得完成!
有时候客户不是在乎你公司有多大,你们技术有多牛X,重点在于靠谱、负责,有安全感!
“倒江湖”不全是坏人
认识事物就得发现事物的“两面性”。
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,有时候,有的倒江湖的人做的事情是拿不上台面,他们可能赚取了第一桶金后,摇身一变而有的可能会乐此不疲的继续下去。
其实,咱们应该学习“倒江湖”的人好的方面的精神和韧性,不怕苦不怕累,不断钻研的心态,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的能力。所以,徐伟轩博客就算写到这里都没有贬低“倒江湖”的意思,希望从中立的角度去审视“倒江湖”的优点和缺陷。
我们不难发现,古往今来,“倒江湖”的人中也似乎存在着爱国人士、爱心善人等等。
结束语
最怕这世界变成:贪财的人风生水起,追爱的人一事无成
金钱至上原本就让人变得浮躁,暴富俩字不都被印在了手机壳上嘛,虽然是句玩笑话,但可能也是大家的希冀。
当然贪财没什么不好意思的,保证工作完美完成获取合理的利润,没丧失良心也没被黑化,没有真去“倒江湖”能够利国利民就好了。
注:本文部分内容摘录自互联网 百度知道 百度百科


徐伟轩博客-爱写歌的程序员思考和科普的日常自媒体
https://letus.top/mblog/archives/75.html(转载时需注明本文出处及文章链接)
如需转载或刊登,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。